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消防安全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而社会公共消防基础力量薄弱、监管对象众多且复杂,给消防工作带来巨大压力。政府方面,难以集中及时掌控本地区消防安全形势;社会单位方面,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火灾隐患隐藏于自身无法发觉;普通群众的消防意识不够强,紧急处置能力不足。于此,中国公安部在2017年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
“智慧消防”是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等最新技术,配合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火警智能研判等专业应用,实现城市消防的智能化,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保障消防设施的完好率、改善执法及管理效果、增强救援能力、降低火灾发生及损失。
智慧消防监管综合服务系统
智慧消防解决方案
一、建设思路
“智慧消防监管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消防隐患的主要因素进行不间断的数据跟踪监测与统计分析,如:智慧安全用电监控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漏电、过温、故障电弧)、消防电源监控(过压、欠压、过载、短路、缺相、错相、断路)、防火门监控、消防用水监测(水压、水位)、正压送风压差监控、灭弧式防火保护、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烟感探测、智能用电开关测控等等,经云平台大数据分,即时向安全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指导其开展隐患治理、事件处理,达到消除潜在安全隐患、快速消灭消防事故,真正达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管理目标。
二、集成系统设计
1、系统概述
基于云服务平台,统筹使用已有的资源,形成统一管理的资源池,实现用户的按需使用,并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秉承“一切皆服务“的理念,将各项功能包装形成服务提供给用户,并保证快速、按需和弹性的服务,综合利用资源,向用户提供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多种服务。同时制定统一的标准及规范并提供统一的接口,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按照统一标准及规范和接口开发系统应用,并部署到统一平台上,再提供给用户使用, 实现服务的一体化及多元化。
2、智慧消防云平台
智慧消防云平台,采用“感、传、知、用”等物联网技术手段,综合利用无线传感、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专网等通信网络,对消防设施、器材、人员等状态进行智能化感知、识别、定位与跟踪,实现实时、动态、互动、融合的消防信息采集、传递和处理,通过信息处理、数据挖掘和态势分析,为防火监督管理和灭火救援提供信息支撑,提高社会化消防监督与管理水平,增强消防灭火救援能力。
3、智慧安全用电监管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智慧安全用电系统是由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剩余电流互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气火灾监控主机组成。通过实时监控电气线路的剩余电流和线缆温度等引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因素,将报警数据上传至智慧消防云平台,从而提醒值班人员准确捕捉电气火灾隐患,排查险情,实现对异常信息的预警处理、综合分析及记录查询等,确保电气火灾防患于未“燃”。
4、防火门管控系统
防火门监控系统由防火门监控器、防火门电磁释放器、防火门电动闭门器、防火门现场控制装置等设备组成。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防火门的状态,并将状态数据上传至智慧消防云平台,确保收到火灾信号时,关闭常开防火门,阻止火势和烟气蔓延。
5、智能消防水源监控系统
智能消防水源监控系统通过采集传输消防水系统中消火栓、喷淋末端等关键部位水压模拟量, 及时发现水压异常和设备故障。通过水位计对消防水池、高位水箱水位远程实时监控。当水压、水位异常报警时,将报警信息上传至智慧消防云平台,以便水务人员和联网单位及时排查消防水源隐患,保证发生火灾时消防水源正常使用。
6、智慧烟感控制系统
智慧烟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感烟探测器,可以第一时间感知火灾信息并即时广域传输给业主、物业、安监、消防等部门,起到提前防范的作用,有效保证生命财产安全。
7、智能气体监测系统
智能气体监控系统,可以第一时间监测有毒气体及可燃气体,在达到一定浓度时,进行声光报警,并将报警信息上传至智慧消防云平台,即时广域传输给业主、物业、安监、消防等部门,起到提前防范的作用,有效保证生命财产安全。
8、智慧烟感控制系统
当有火警或故障报警发生时,火灾探测器自报警,消防主机二次报警,消防主机同时将报警信息上传至智慧消防云平台;云平台第一时间通过电话、短信或手机APP通知 业主单位、消防部门、维保公司响应和处理。及时处理火灾险情。
9、消防巡检管理系统
采用物联网手段,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及消防设施建立身份标识,用手机扫描标签进行理性防火巡查工作,通过系统自动化提示的各种消防设施及重点部位的检查标准和方法,实现防火巡检和日常消防安全管理等工作的户籍化,标准化,痕迹化管理。能有效的促进值班人员直观检查,并且对巡查内容记录,对今后的数据统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基础。智慧消防云平台自动记录巡查人员检查痕迹并上传数据,系统存储,分析,管理数据,智慧消防云平台进行可视化数据分析,考核,通报,整改等管理。
10、视频联动系统
农业大棚现存问题
1、 以散户种植为主,每家农户种植的大棚数量不等,温室种植生产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不断上升
2、 灌溉时间、通风时间、氮肥用量等农业操作无法精确操作,增大了病虫害发生率。
3、 棚室内有害气体、低温危害等环境问题因缺少预警系统,导致农作物产量、质量下降。
智慧农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农业的建设为政府提供管控调度依据,旨在解决在农业工作中信息化、自动化的难点,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蔬菜的可溯源和生长环境的透明化,让人民吃的放心,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率和产量。
总体建设方案
精准的采集作物土壤氮磷钾、土壤温湿度、光照度等的环境参数,数据远程无线传输到平台,分析出具体的化肥用量、农作物长势情况;在任意地方只要有互联网或手机信号,户主都可通过计算机或手机实时掌握温室大棚内的环境参数信息。
根据监测光照自动控制卷帘机开关、根据土壤氮磷钾、土壤墒情监测,分析农作物生长环境、元素含量、化肥用量,根据土壤温湿度情况开启水肥一体机,节水节电。
大数据分析
所有大棚信息统一汇集并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以及数据可视化的具体展示。准确判断农作物是否该施肥、浇水或打药,避免了因自然因素造成的产量下降,提高了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
信息预警
通过气象环境,遥感图像等数据信息融合、挖掘,对农作物生长趋势做出预测,并对农作物四情(墒情、苗情、虫情、灾情)进行预警分析,及时提醒用户做出预防。
可溯源系统
系统围绕“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管理理念,采集农作物生长及环境相关数据,运用RFID识别技术实现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销售环节和服务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政府部门提供监督、管理、支持和决策的依据,为企业建立包含生产、物流、销售的可信流通体系。
指挥调度
集可视化指挥调度、网络视频监控、应急指挥于一体的实时交互平台,支持同步查看各级农业物联网图像和实时数据信息,为智慧农业建设提供平台支撑。今后,只要按照统一的数据传输标准建设的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均可接入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实时监控和调度指挥,并与上级农业厅数据云中心实现对接,真正做到数据共享。
为贯彻落实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2018年1月12日水利部办公厅印发《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和《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等文件精神,自2017年开始,中水三立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河长制大数据决策支持系统,并在多个省、市、县/区得到落地应用。各河长制项目又不断完善 “河长制”产品体系,为完善河长制信息化建设内容、加强示范河湖建设、扩大河长制业务等提供重要支撑,为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保驾护航。
通过建设智慧河(湖)长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省、市 、县、乡、村五级统一,完善河湖管护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促进上下级信息互联互通,有效提升河湖整治管理效率和水环境监管能力,为各级河长办达成“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监管水域岸线”的任务提供信息化保障,提升河 长办对河湖管理的效率和成效。
智慧河(湖)长系统主要建设内容可分为五个部分,即采集感知层、基础设施层、数据中心层、支撑平台层、应用系统层建设。
采集感知层:作为整个河(湖)长制平台的数据来源,负责系统数据的采集工作,包括雨量、水质、视频、水位、流量等数据的采集。
基础设施层:通过政务云平台实现数据云存储,并运用互联网、政务内网、政务外网、控制专网多种网络类型。
大数据中心层:基于大数据基础框架,构建基础库、汇集库、主题库、产品库、模型库、多媒体库及共享库。
支撑平台层:为系统应用提供信息及软件资源支撑服务,构成数据服务体系,对下汇集数据资源,对上支撑应用服务。
应用系统层:主要建设河长制管理系统、移动APP、微信服务、门户网站等内容。
智慧河(湖)长系统主要建设内容可分为五个部分,即采集感知层、基础设施层、数据中心层、支撑平台层、应用系统层建设。
采集感知层:作为整个河(湖)长制平台的数据来源,负责系统数据的采集工作,包括雨量、水质、视频、水位、流量等数据的采集。
基础设施层:通过政务云平台实现数据云存储,并运用互联网、政务内网、政务外网、控制专网多种网络类型。
大数据中心层:基于大数据基础框架,构建基础库、汇集库、主题库、产品库、模型库、多媒体库及共享库。
支撑平台层:为系统应用提供信息及软件资源支撑服务,构成数据服务体系,对下汇集数据资源,对上支撑应用服务。
应用系统层:主要建设河长制管理系统、移动APP、微信服务、门户网站等内容。
图 总体架构图
采集感知层:作为整个河(湖)长制平台的数据来源,负责系统数据的采集工作,包括雨量、水质、视频、水位、流量等数据的采集。采集层主要包括监测站、遥感影像、视频等数据采集终端。采集层各监测设备根据既定的要求运行,数据采集后以统一的格式通过网络存储到对应的数据库中。
基础设施层:通过政务云平台实现数据云存储,并运用互联网、政务内网、政务外网、控制专网多种网络类型。
数据中心层:基于大数据基础框架,运用结构化存储、半结构化存储及非结构化存储等框架和离线计算、分布计算存储、内存计算及流式计算等计算框架,构建数据库,包括基础库、汇集库、主题库、产品库、模型库、多媒体库及共享库。通过数据汇集、数据治理、数据管理及数据更新等管理平台为业务应用提供思考与决策的数据基础。
支撑平台层:为系统应用提供信息及软件资源支撑服务,构成数据服务体系,对下汇集数据资源,对上支撑应用服务。支撑层涵盖综合服务、应用集成平台、应用构件平台等。
应用系统层:立足于信息平台的数据资源,以服务于河(湖)长制各项任务的开展和业务的执行为目标,为用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即整个系统管理端、移动APP、微信公众号和门户网站的数据管理、信息展现和决策支撑服务。
门户层:服务河长办、河长、各级监督部门、各级职能部门、社会公众等组织。
图 总体架构图
采集感知层:作为整个河(湖)长制平台的数据来源,负责系统数据的采集工作,包括雨量、水质、视频、水位、流量等数据的采集。采集层主要包括监测站、遥感影像、视频等数据采集终端。采集层各监测设备根据既定的要求运行,数据采集后以统一的格式通过网络存储到对应的数据库中。
基础设施层:通过政务云平台实现数据云存储,并运用互联网、政务内网、政务外网、控制专网多种网络类型。
数据中心层:基于大数据基础框架,运用结构化存储、半结构化存储及非结构化存储等框架和离线计算、分布计算存储、内存计算及流式计算等计算框架,构建数据库,包括基础库、汇集库、主题库、产品库、模型库、多媒体库及共享库。通过数据汇集、数据治理、数据管理及数据更新等管理平台为业务应用提供思考与决策的数据基础。
支撑平台层:为系统应用提供信息及软件资源支撑服务,构成数据服务体系,对下汇集数据资源,对上支撑应用服务。支撑层涵盖综合服务、应用集成平台、应用构件平台等。
应用系统层:立足于信息平台的数据资源,以服务于河(湖)长制各项任务的开展和业务的执行为目标,为用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即整个系统管理端、移动APP、微信公众号和门户网站的数据管理、信息展现和决策支撑服务。
门户层:服务河长办、河长、各级监督部门、各级职能部门、社会公众等组织。